| 托育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匮乏,与家庭的实际需求不相契合。一方面,3 岁以下的托位数量整体不足,特别是缺少家庭期望的普惠且优质的托位;另一方面,现有幼儿园中的富余学位没能有效转变为托育资源,造成托育服务 “供给短缺” 与学前教育资源 “闲置浪费” 同时存在的局面。托育方面的专业师资缺口较大,人才储备不足,现有从业者大多缺少系统的 0—3 岁婴幼儿照护培训,难以满足科学托育的要求。3 岁以下婴幼儿家庭的托育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分层,2—3 岁阶段的需求较为集中且旺盛,而 1—2 岁、尤其是 1 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服务需求虽然存在,但由于照护难度大、专业标准高,市场上的供给极少,使得低龄婴幼儿家庭面临 “无处托育” 的困境。不同地区、不同类型家庭的需求差异也未得到充分重视,一线城市对多样化托育服务(如临时托、延时托等)的需求更高,而中小城市则更看重托育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,然而现有的服务体系难以精准满足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。托育服务普惠性不够是家庭面临的主要难题。营利性托育机构收费偏高,远远超出普通家庭的承受范围;普惠性托育机构数量少、覆盖区域有限,且部分普惠园所附设的托班存在 “同园不同价” 的情况,托育收费比幼儿班高出不少,降低了普惠的特性。与此同时,托育服务质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有效的监管,一些机构注重盈利而轻视服务,在照护流程、安全保障、发展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,家长对托育服务的信任程度有待提高。 |